【环球时快讯】一句“可能致癌”惹风波,“无糖”饮料到底能不能喝?
食品健康无小事。如果在食品中添加了某种“可能致癌”的东西,那更是大事中的大事。这些年,我们听到了很多“可能致癌”的说法。如今历史重演,这一次的主角是阿斯巴甜。
6月29日,路透社的报道称,一种名叫阿斯巴甜的甜味剂,将在7月被世卫组织旗下机构正式列为“对人体可能致癌”的物质。顿时,食品界人心惶惶,一些企业紧急发布公告,表示自家食品中不含阿斯巴甜;而那些使用了阿斯巴甜的巨头,则暂时失声。
阿斯巴甜致癌?
(资料图片)
关于甜味剂,我们从小就知道有一种叫“糖精”的东西。后来我们结识了更多的甜味剂,阿斯巴甜是比较出名的一种。
公开信息显示,阿斯巴甜是一种人工高倍甜味剂,它的甜度是蔗糖的200倍。或者可以说,它也是另一种“糖精”。
食品企业在食物产品中使用糖精,不但能节约大量成本,还能得到更好的销量。因为当前流行“无糖”“低糖”,许多消费者为了追求苗条身材,努力控制饮食结构,有的甚至谈糖色变。
因此,市场上随处可见打着“无糖”“低糖”招牌的产品,它们大多使用了各种各样的甜味剂,当然也包括阿斯巴甜。
总体来看,使用阿斯巴甜较广的企业中,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是最知名的巨头。在它们的可口可乐零度、可口可乐纤维+、雪碧纤维+、芬达零卡、百事可乐零度、百事轻怡可乐等产品成分中,明确标注了阿斯巴甜。
但如今闹出“可能致癌”的传闻,对那些使用甜味剂的食品企业来说,无异于当头一棒。
这则消息来自路透社。据报道,世卫组织旗下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(IARC),将在7月正式将阿斯巴甜列为“对人体可能致癌”的物质。
据悉,粮农组织/世卫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(JECFA),也正在审查阿斯巴甜的使用情况,预计不久也会公布结论。
上述消息爆出后,在饮料界引起轩然大波。6月29日,国际饮料协会委员会(ICBA)正式表态,希望公共卫生主管当局应谨慎一点,希望有一个更广泛、更全面的食品安全审查。
处于漩涡中的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,在6月30日前暂时没有就此表态。
国内一些饮料企业则纷纷发布澄清公告。元气森林、奈雪的茶等国内饮企纷纷表示,自家产品中并不含阿斯巴甜。
“无糖”饮料能喝吗?
发生在阿斯巴甜身上的这件事,我们以前也见过不少,对“可能致癌”一词并不陌生。但每次出现这样的消息,总会引起一番争议,也会让一些食品企业很受伤。
比如在2015年,同样是IARC,发布报告将香肠、火腿、培根等加工肉制品列为“致癌物”,甚至将新鲜牛羊肉等红肉列为“较可能致癌物”。当时,一些肉类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。
但这么多年过去了,我们发现大众对“可能致癌”似乎已经免疫,香肠、火腿依然大卖,至于新鲜牛羊肉,并没有听到谁在讨论是否“可能致癌”。
回顾到“无糖”饮料身上。关于阿斯巴甜的可靠度,从1974年它被美国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后,就一直存在争议。2007年就有一份报告认为它是安全的,但到了2022年,法国又有调查报告认为,过量摄入可增加致癌风险。
在甜味剂市场中,2019年以前,我国的主流产品是阿斯巴甜和安赛蜜。到了现在,主流产品换成了三氯蔗糖和赤藓糖醇,后者有元气森林在使用。
甜味剂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,是人们对“无糖”“低糖”食品的追捧。这些甜味剂究竟是否安全呢?今日是阿斯巴甜“中招”,明日会不会有其他甜味剂“中招”?这些都很难预料。
那我们该怎么办呢?一般来说,只要是国家许可使用的甜味剂,都是可以食用的。但任何食品都要食用有度,不可过量摄入,这也是基本常识。就算是山珍海味,吃多了也可能拉肚子。退一万步说,就算甜味剂真有问题,因为没有过量摄入,你受到的伤害也是比轻的。
标签: